大概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思考,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下去。
准备高考,选专业,准备毕设,找工作。。。凡此种种,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看似明确的小目标,却知道这个目标只对自己有意义;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不知道做什么才能让自己心安。想赚钱,却又有着隐约的自己的坚持,懵懵懂懂迷迷糊糊,整天浑浑噩噩,空虚痛苦。 工作了,也就慢慢发现其实天花板就在那里,透明而又坚硬。想赚很多钱,又觉得不能只为了钱;不想一直做个工具人,焦虑。 从来都不知道目标在哪里;不愿接受别人给自己的目标,可以自己又拿不出来让自己信服的目标。 后来接触了一个哲学概念,提到价值的时候,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两种;举一反三想了想,是不是设定职业目标的时候,也可以分为“价值目标”和“工具目标”两种。 【关于内在价值/工具价值,本来是价值理论的intrinsic value和instrumental value;答主愚笨,找不到合适的翻译,暂且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这两个词。这里的价值目标和工具目标,对应的是intrinsic objectives和instrumental objectives。】 设定“价值目标“的时候,我尝试让自己的影响范围尽可能广,越广就会让自己越容易在达成部分目标的时候有满足感;老祖宗的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在这个时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路,我开始想,从“国”或“天下”的粒度来看,在当今社会,我应该把自己能够影响的范围,设定在哪里,我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“内在价值”。这个价值,必须在几十年不变的情况下都能持续的让自己信服。 而自己的工具价值,也不必只有一个;随着时间推移,工具价值可变,但是必须要能在给自己和家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上,服务于自己的内在价值。工具目标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之下也可以一直变,而其服务于价值目标的主旨是不能变的。 想到这里就慢慢豁然开朗了。
——— 考虑到现在的政治和经济形势,在可见的未来几十年,华人社会里一定还缺乏足够的管理人才。这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不停努力,才能渐渐构建出来我们自成体系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。 而普通的华人员工,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晋升需求;在混沌的经济态势下,部分人会有强烈的补课希望:从做题家,转型为职业人。 我的价值就在于填补这里的空缺;填补这个空缺,需要我几十年的努力,需要找到有同样想法的伙伴,需要准备有价值的内容,各种准备。 ——— 未来已定,向死而生;每一天都要过的掷地有声。